共25张,课件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预习检查——教学目标——背景介绍——自主学习——朗读训练——分析形象,重点把握作者诗中情怀,体会诗人旷达胸襟,解析课文深刻到位。含有配套教学设计,约2320字。
《定风波》教学设计
滦平县汇英中学 李宝富
课前检测:
学生齐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回顾并感受苏东坡作品的深远艺术境界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导入:
在苏轼创作《前赤壁赋》的三个月后,又一篇名为“后赤壁赋”的佳作诞生在黄州,正如朱增泉所言:“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文赤壁》)《念奴娇》意欲入世而不可得的悲怨让我们还能读到苏轼的儒家“济世”之志,而《赤壁赋》则让我们看到黄州的歇息与思考之后,苏轼思想中“超然物外”的道家“避世”愿望。
有人曾经这么评价苏轼: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身。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作于1082年春天的《定风波》又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请大家齐读课文。
一.疏通词意,赏读词句
1.注释背景: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气候和作词缘由。
2.文本解读:
① 关键词语 上片:穿、打、吟啸、轻胜马、一蓑烟雨
下片:料峭、相迎、萧瑟、向来、也无……也无
② 词句解读 你最喜欢的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莫听穿林打叶声
运用富有力度的动词“穿”“打”,渲染风强雨大的雨景,越发衬托苏轼的淡定从容。
何妨吟啸且徐行
“何妨”与上句“莫听”相呼应,又与下句“谁怕”照应,在苏轼看来,风再大雨再急,也不妨碍萧瑟春雨中的“偃仰啸歌”“舒步缓行”,外物难以萦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
风雨途中,竹杖草鞋若是真“轻”,倒不合逻辑,而以“轻”字引出与“马”的比较,便含有委曲之意,此时倒十分切合苏轼“无官一身轻”的感受。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蓑”字量化烟雨,用字奇妙,于烟雨迷蒙中道出一种淡然从容,一种面对风雨无所惧怕的心志;更妙处在于把“眼前烟雨”与“平生”串连起来,扩展了词的境界,隐约流露出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此三句写雨后天晴,像极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