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80字。
人教版九上《破阵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咱们第一次见面。老师先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注意听了,老师的自我介绍当中有真有假,听到假的要举报。我姓钟,钟海平,今年四十九岁,是金华五中的语文老师(笑声,学生举手)等我说完,平时爱写写诗,读读诗,今天咱们要上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我写的。(笑声)
生1:这首诗不是你写的,是辛弃疾写的。
师:哦,我说黑板上那几个字是我写的。(笑声)
生2:你不是金华五中的语文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没看到过你。
师:我刚调过来。昨天来的,明天还调回去。(笑声)还有要举报的吗?
生3:你不是四十九岁。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最多也三十几岁。(笑声)
师:我这人长得年轻。好,同学们,你们很善于发现啊,老师一说话,三个破绽就让大家发现了。学习呢,发现很重要。一起读读课题,看看有没有发现。
(学生齐读课题)
师:有发现吗?(学生沉默)没发现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题)
师:有发现吗?
生4:老师,你写题目忘了写书名号了。
师:哦,忘了写书名号了,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是个错误,写在黑板上明知是课题的时候就不用写书名号。书名号什么时候用呢?在文章当中,在句子当中为了标明它是一个书名就要用书名号。还有其它发现吗?
生5:从这个题目当中看出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陈同甫写的。
师:“为陈同甫”,对,这是个重要发现。
生6:“壮词”两个字可能是说陈同甫去打仗了,然后辛弃疾写给他的。
师:哦,你发现这是一首壮词。
生7:从题目中看出陈同甫跟辛疾离得很远,因为题目中是“寄之”。
师:对,不在一起。好,同学们,读题目可以有很多发现,刚才咱们同学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就是陈同甫跟辛弃疾不在一块儿,要寄给他。陈同甫是谁啊?
生:辛弃疾的朋友。
师:对,辛弃疾的好朋友,跟咱们有缘,金华人,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刚才一位女同学看到,这是一首壮词。如果说让你在这个题目中找一个关键词的话,一个字,你找哪个字?
生:壮。
师:重要发现。再看下一行:南宋,辛弃疾。老师有个发现,我发现宋代还分南北。你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谁能告诉我宋代为什么要分南北吗?
生8:因为金国人打来了,北宋打败了,京城迁到南方。
师:好,坐下去。大致意思我已经听明白了。先有南宋还是先有北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