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980字。

  资阳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12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创(chuàng)伤     漫溯(shuò )    悄(qiǎo)然      颓圮(pǐ)
  B.箴(zhēn)言    翌(lì)年       藐(miǎo)视     佼佼(jiāo)者
  C.饿殍(piǎo)     茎(jìng)叶      浸(qìn)润      咬文嚼(jiáo)字
  D.莅(lì)临       刀俎(zǔ)      桀骜(jié ào)      横亘(gè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慵懒     揶揄      震摄      倒记时         嬉笑怒骂
  B.踌躇     笙箫     忸怩       水龙头         姗姗来迟
  C.恶耗     晤面     诚肯       嗷嗷待哺       发愤图强
  D.嬉戏    斑斓      渲泄      无计于事       起承转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资阳籍将军邓强国的长篇小说《虎啸边关》被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经新闻媒体一炒作,就被传得满城风雨,让无数资阳人感到骄傲、自豪。
  B.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今天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上海建筑市场表现出的混乱现象以及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对防火问题总是不以为然,是造成“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人丢弃在滨江公园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垃圾点,分类处理。
  D.昨天的故事,今日的历史。纵是时代变迁,但那些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英雄却永远印刻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4.下列对联对仗工整,而且为春联的一项是
  A.百花吐艳春光明媚         万里祥光普照大地
  B.乐颂丰年处处早莺争暖树   安居盛世家家新燕啄春泥
  C.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D.千家笙歌迎朗月           琵琶箫管乐中秋
  5.下列句子对应的作家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年忧黎元,叹惜肠内热。
  ②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④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⑤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A.杜  甫    贝多芬    毛泽东        马克思      鲁  迅
  B.司马迁    巴  金    徐志摩        罗森塔尔    夏  衍
  C.冯  至    罗  兰    沈从文        蒙哥马利    贝多芬
  D.鲁  迅    巴  金    比尔•盖茨    杨振宁      毛泽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知识短文,完成6-8题。
  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先秦传记文学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产生、发展的最初阶段。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发达的学科。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了传记文学的萌芽。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说,具有史诗性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认为是史诗。历史学家白寿彝《史记新论》认为是传记体。文学史家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认为:“《生民》是一篇很好的后稷传,他是周族传说的始祖。《公刘》是一篇公刘传。公刘为后稷的裔孙,此诗叙他迁都事。”这两首诗都有自己的中心人物,相当于传主;又都有围绕中心人物的故事情节,使中心人物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因而具有传记文学的因素。但人物事迹太简略,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个性,所以只能认为是传记文学的萌芽。
  先秦诸子散文虽主要谈哲学、政治思想,但往往亦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包含有一定的传记文学因素。如《墨子•公输》记载墨子去楚国劝说公输般不可攻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战国策》、《淮南子》等古书中都有情节大同小异的记载,可见真实性较大。《公输》中所塑造的墨子形象,体现了墨家不辞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