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30字。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
上课
师:今天,是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只要在初中的基础上,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就一定能能在三年后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初中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知识。
生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生2: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师:《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
生:“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师:很好,下面,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请大家翻看课本,跟着轻声朗读。
生:轻声朗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了解词的大意。并质疑:把难解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并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师生共同解决难题。
师:要想真正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必须要了解时代背景。请看大屏幕:
(投影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师:①上阕写了些什么?
生: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师:②下阕写了些什么?
生: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师: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1: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生2: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师:回答地很好。这首词的思路: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诗歌的语言高度浓缩、凝练,这首词也不例外。一般的,诗人们在动词和形容词上下的功夫相对多一些,从而形成了“炼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