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20字,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部分教案

  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教案
  杭集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回忆所学欧阳修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2、引入两首词
  二、听两首词录音
  三、朗读,体会情感
  四、质疑、讨论
  《踏莎行》:
  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
  “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叠词的效果
  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
  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