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40字。

  蜀道难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班班通PPT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
  1、回顾上节课要点,指名诵读(配乐)
  2、提问: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
  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3、提问:《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A.善用反复:
  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B.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C.夸张到极至的技巧:(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D.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E.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