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700字。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srchenbin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100分钟的宁谧旅程吧!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   (     )
  A. 譬(pì)如    提供(gòng)    切(qiè)磋     佶(jí)屈聱牙
  B . 口讷(nè)     教诲(huǐ)    白炽(zhì)灯    生杀予(yǔ)夺
  C. 弦(xuán)歌  东莞(guǎn)  吭(kēng)气    弄巧成拙(zhuó)
  D. 孝悌 (tì)    裨(pí)将    亢(kàng)奋    势不可当(dāng)
  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一项是   (    )
  A.出奇制胜   一诺千斤   未雨绸缪   耳熟能详
  B .门可罗鹊    仰之弥高   钻之弥艰   搏我以文
  C.卓尔不群   鞭辟入理   自暴自弃    切蹉琢磨
  D.淋漓尽致   两全齐美   当仁不让    不悱不发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使子路问津(渡口)    自矜者不长(夸耀)
  B.往者不可谏(劝阻)    星队木鸣(坠落)
  C.待来年然后已(停止)   强必执弱(控制)
  D.贼仁者谓之贼(残害)   顾谓从者(回头)
  4、下列各组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富而可求者
  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斧斤以时入出林
  C.卒之东郭墦间          望之不似人君
  D.则齐国其庶几乎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0月31日,持续了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完美谢幕。7000多万参观者对许多异想天开、造型奇特的展馆留有深刻印象。
  B .庆祝上饶撤地设市十周年之际,央视“爱国歌曲大家唱”栏目组一行到上饶演出,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演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C.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以其清奇隽秀的独特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D.军事专家认为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0年的前三个月,城镇房屋销售价格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涨7.8%,但由于新的房贷政策的出台,部分城市房价已开始回落迹象。
  B.十一期间去上海看世博,消费者应该及早预订房间,相比星级酒店,预订经济型酒店是不错的选择,从统计数据看,经济型酒店房价上涨幅度远远低于星级酒店。
  C.我们要多读书,吸收各种信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别人优秀的思想方法,这样就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思想境界。
  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抉择人生的吧。
  ①有趣的是,孔子在当时虽然赢得了众多弟子的推尊,并且得到了社会上部分人士的支持,可是不解、讥讽和困厄一直伴随着他。②在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中,他又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发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一个。③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国内和国际影响,④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远。⑤这是我们高度重视孔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④⑤① 
  二、小阅读(9分)
  儒家“仁学”在文化共存中的意义    (汤一介)
  人与人的关系是从感情开始建立的,这正是孔子“仁学”的基本出发点。“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但是“仁”的精神不止于此。爱自己的亲人,这只是爱;爱自己的父母,再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做“仁”。对父母的孝顺要放大到爱天下的老百姓。“仁学”是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也就是说要“推己及人”。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自古以来把“克己”和“复礼”解释为两个平行的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对“克己复礼”最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曰仁”是说,只有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费孝通先生对此也有一个解释:“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克己和扬己也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的一个关键。”这是很有道理的。“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要人们遵守礼仪制度必须是自觉的,出乎内在的“爱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认为,有了追求“仁”的自觉要求,并把这种“仁爱之心”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社会之中,社会才会和谐安宁。
  孔子的这套儒家思想,对于一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