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50字。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实录和评点
徽州一中 汪学惠
《作为生物的社会》——授课老师:安师大附中 严景东 地点:安师大图书馆。
课堂实录:
一、课前准备:
1、导入:作者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没有办法跟他交流,但是我可以作为一个编者,和在座一起讨论研究《作为生物的社会》。
2、出示幻灯片(出示一份参考文献,标题,作者,编者按,这样让学生有个参照,不至于完全没有方向)
3、分发任务书
任务书设计:
题目:
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编者按:
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2、确定学生身份:编者 任务:编发论文
3、学生阅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
4、编发论文应提取哪些关键词(学生发言)
老师归纳:人 生物 联合性 群居性,
学生再补充。
教师出示幻灯片:
Who what 人物 生物 个体 群体
How why 有机组织 联合智慧
5、讨论论文标题;on socienties as orgranssms 如何翻译才是正确的?
学生发言讨论:文章的标题定为:论生物群体的联合智慧
6、观看:蚂蚁录像(一段表现联合智慧的录像)
7、学生写编者按(三分钟)
8、学生交流自己的编者按
9、总结
由编发论文心得引申到语文阅读,让学生阅读教师所写的语文阅读心得。
三、作业
跟踪研究:向刘易斯。托马斯致敬
点评:
1、这篇文章课文选的好。
课文体现生存理论观。我们对一直蚂蚁所知甚少,把周围陌生的东西重新熟悉起来,理解它们,才能有爱,有保护,体现知识以及与之相连的课程探索。
2、教学之创造。这节课从一开始就在创造,编发论文,写关键词,起乘转合,一气呵成。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喊叫的过程。喊叫过程不仅是说出来,同时也是释放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迸发的火花,尤其是写编者按那一环节,学生妙语连篇,这使得教师教师最后出示的答案都显得拘谨了。
4、英文翻译的争论安排的巧妙。让学生在原著中去感受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这样一篇理论性强的文章,严老师用创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最后让学生朗读语文阅读心得,跟整堂课显得不和谐,可以用一句话带过。
《雨霖铃》——授课老师: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 张俊峰 地点:安师大图书馆
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
教师:同学们喜欢情歌情诗吗?
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明了理由
教师:说说古代情诗的句子
学生纷纷发言,有李商隐的,有李清照的,有苏轼的(学生的文学功底相当不错)二、整体感知
教师:今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800年前,看看柳永是如何写情诗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雨霖铃》 北宋 柳永
凄切 无绪
凝噎 去去
烟波 暮霭
经年 风情
教师:给大家三分钟阅读时间,看谁读的深?(三分钟过后)
教师:这首词只有词牌名,没有标题,谁来给它加个标题。(整体把握)
学生一:离别 学生二:思考 学生三:愁思 学生四:离愁别绪
教师:同学们概况的都很准确,下面哪位同学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朗读,纠正读音:更 那
学生再一次阅读,注意词的韵脚。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扬)
出示幻灯片:诗词的韵脚:
为了让同学体会入声可以读出压抑之情,教师用包头方言朗读全词,通过朗读,学生们体会到了诗歌的音韵美。
教师:诗歌有四美:音韵美 画面美 风味美 情感美 。我们体会了音韵美,下面我们去感受诗歌的其他美。
三:小组活动(三分钟)
出示幻灯片:这首词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为离人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可以画一画你看到的景色,写一写关键词。(分三个画面:分别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