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9520字。
天津市河西区2011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目
第1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请帖(tiě) 蛮横(hèng) 标识(zhì) 信手拈来(niān)
B.处方(chǔ) 挑剔(tī) 责难(nàn) 垂涎三尺(yán)
C.档案(dàng) 花圃(pǔ) 绯(fěi)闻 弱不禁风(jīn)
D.符合(fú) 创伤(chuāng) 辟(bì)谣 间(jiān)不容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狙击 赏赉 照像机 立竿见影 无尚光荣
B. 广袤 坐落 主旋律 金榜题名 美轮美奂
C. 引檠 醇厚 打秋风 铤而走险 捉发难数
D. 炫耀 辐射 兑换券 闲情逸志 最后通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舞美设计上洗净铅华,力求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奋斗史。
B.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不久前的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
C.朱邦月的事迹在福建邵武市是路人皆知,他的无私与伟大时时感动着金市人民,两年来,邵武市爱心公社在朱邦月的影响下迅速扩大,人数增加了近一倍。
D.尽管我们不在抗灾救援的前线,但听到广播和电视里前线记者的允绍,我们感同身受,深深体会到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的忘我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又决定着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用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距离。
C.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D、在网络语言中,“粉丝”不是食品,“钢丝”不是建筑材料,有人说这是一个词典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流行词汇产生速度的时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李白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B.关汉卿是我国元杂剧的奠基人,著名戏曲作家,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
C.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长篇小说《死魂灵》《双城记》《堂•吉呵德》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作家果戈理、英国的作家狄更斯、西班牙的作家塞万提斯。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