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20字。

  《雨巷》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老师投影第一幅画面)
  师: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懂得了读诗得先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背景,有哪位同学愿意讲讲你所知道的戴望舒?
  生1: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32年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师:不错,看来你对戴望舒还是很了解的,我想知道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生1:上网查到的。
  师:老师觉得你很注重他的经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雨巷》,是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有谁替她补充一下?
  生: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孤寂惆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寻和不能实现的深深失落。
  师:非常好。我们把两位同学的发言综合起来,再来诵读这首诗就容易多了。
  师:投影第二幅图片。“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论其诗知其人”,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文学主张。
  老师:(补充)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是一些低沉辛酸的回忆,反映生活的寂寞和厌倦,感伤气息浓重。抗战爆发后,戴望舒从忧郁的梦中惊醒。留下了一些和以前风格不同的歌颂抗日战争的诗篇,不仅抒叹个人的苦难,而且抒发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投影第三幅图片)。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特别是法国作家魏尔伦(板书),魏尔伦是巴黎公社时期的知识分子。巴黎公社失败后,知识分子的沮丧失望与周围肮脏丑恶的环境构成了一出悲剧。戴望舒是“五四”中走过来的青年,被“五四”激发的热情和大革命失败的惆怅形成了诗人特有的情结,他找不出生活和理想的出路,心中的郁结就投影到他的作品中,忧伤而惆怅。
  师:请同学默诵一遍(学生默诵)。
  师:诗歌要反复诵读。理解如何,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可以看出。(投影第四幅图片: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美读)
  师:先请我们班女同学来朗诵几段。
  生:(朗诵)
  师:感情基调把握很好,只是觉得软绵绵的,无力,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要从内心体会。有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一女生开始朗诵,语调低沉,老师巡视)
  (朗诵完毕)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声音小了一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