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8530字。

  绵阳中学高2012级第四学期入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与会/参与    坍塌/殚精竭虑    高亢/引吭高歌
  B.纵横/横财    凋零/风流倜傥    歼灭/阡陌交通
  C.角度/角色    腼腆/暴殄天物    中间/仲秋之夜
  D.塑造/追溯    处所/处之泰然    骨髓/绥靖政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演绎  呕歌  磐石  苦心孤诣  瞠目结舌
  B.暮蔼  阑珊  嗟叹  心无旁骛  原形必露
  C.落寞  气概  朔风  嘻笑怒骂  带罪立功
  D.瑕疵  自诩  琐碎  平心而论  共商国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幸福美满。
  B.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休养生息。
  C.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D.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依然是一位有关市委书记牛玉儒慎用而又善用权力,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的故事。
  B.中国已经开始对军队进行重组,改革了军官的选拔和培训,而且正在大规模裁减人员,更加注重军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C.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D.近几年,易中天因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在民间的影响如日中天,所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列迁的文学笔法,把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
  《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佚旧闻”作为自己治史活动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再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死尽,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像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与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人受了《史记》这部巨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汉代及以后的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目为“宝库”的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中国三千年以上文字记载的历史,产生了庞大的文献记录。从春秋时代,中国历史著作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形成了传统。从汉朝始,每代统治者都要动用大量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