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黄州西湖中学高一年级
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42分,第Ⅱ卷108分,共150分(作文60分,其余9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街坊(fang)  手帕(pà)  安土重(chóng)迁  约(yāo)斤鸡蛋
  B.黑黝黝(yōu) 骄矜(jīn)  摈(bìn)弃     怫(fú)然
  C.悼(dào)词  泥淖(zhǎo) 尾大不掉(diào)  鼓棹(zhào)不前
  D.忌(jì)恨   嫉(jí)妒  疾(jí)恶如仇   岌(jí)岌可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镣铐   萎缩   坚如盘石   义愤填膺
B.奢侈   赎罪   挟手并进   安之若素
C.憧憬   气馁   百折不挠   始终不渝
D.诚挚   拓宽   永保生机   砥砺品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每写一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    朋友们的嘱托。
A.一再  多少  敷衍     B.再三  多少  敷演
C.一再  稍微  敷衍     D.再三  稍微  敷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也不行,大家都认为他很自卑,和他打交道很小心,生怕伤害了他。
B.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
C.美国国务卿鲍威尔4月7日晚上踌躇满志地奔赴摩洛哥,开始他的中东斡旋,以谋求结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最近爆发的暴力冲突。
D.湖南省在2004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仅我们的心灵会为作者的真情所动,而且还会同作者的抒情背景相融合,产生出自己的想象,在心中描绘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B.散文的作者,常常是从一物之微而触通人生的大题目,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流入大海。
C.这期彩票的一等奖保底不低于150万元,大家纷纷去购买。
D.看到橱窗里那么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陈列品,谁能够不对此感到不赏心悦目呢?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短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作木板,           。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
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认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