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6940字。

  大庆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的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二川溶溶      溶溶,河水缓慢的样子。       舍瑟而作   作,起。
  B. 与赢而不助五国    与,亲附、亲近。         因之以饥谨 因,接着。
  C.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天数、命运。       冥然兀坐   冥,静静地。
  D. 辍飧饔以劳吏   劳,慰劳。                  亭亭如盖   亭亭,美好的样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脾益   前合后偃    讥诮   莫名奇妙   B.诲气    放诞无礼    聒噪    轻手摄脚
  C.惫懒   鞠躬尽瘁    懵懂   变幻莫测   D.执著   没精打彩    誊写   全神灌注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C.京剧要发展,要繁荣,既不能固步自封,漠视现代人开放性的审美观念,也不能抛弃优良的传统,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
  D.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奇缺,开、闭幕式入场券更是一票难求,在网上申购而有幸抽中的幸运者可谓凤毛麟角。
  4.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术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缺少新的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体制,这一点,学者们心里很清楚。
  B.奥运吉祥物“中国福娃”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共同追求人类美好的未来。
  D.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B.《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光,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D.“束发”,表示男子十五岁成童。
  二、阅读下文,回答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
  一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