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0个字。
学习内容 《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曲。
3.理解这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4.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
学习重点 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难点 对每首诗中名句的理解,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提高诗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学法指导 学习古代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如果对作者的经历和遭遇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更多、更深、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因而要有意识地培养查询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习惯;要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古代诗歌讲究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要在疏通词句,初步把握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景、事、物,初步感知作者所表现的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以加深理解,丰富感悟,领略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朗读二、三遍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2.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成果。
朗读竞赛:组长课前抽朗读的组员名单及朗读序号。按序号朗读,按组员编号加分,每错一处扣三分,扣完为止。最后记录每组的得分。或小组齐读竞赛。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交流写作背景。2.朗读。3.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合作交流,品味鉴赏。
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②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③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④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或逐一交流点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