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字。
《逻辑与语文学习》说课稿
陈慧琳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模块四综合性学习中的《逻辑与语文学习》一课,它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些年的大纲对于逻辑知识不作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此也有所忽视,大部分高中学生没有接触过逻辑,但学习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极大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特点,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是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教学难点。
第二、 分析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点拨法。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逻辑知识,学生一向陌生,有些逻辑概念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或从课本中直接找寻答案;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饿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声音画面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