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0个字。
于都五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讲学稿(教师用)
15.孙权劝学
课型:讲读主备:谢志红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七()班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⑵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⑶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能力目标:⑴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2、文言文五步阅读法。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背诵思路;品读课文,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卿(qīng) 岂(qǐ)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更(gēng)
2、多音字辨析
更:更新(gēng) 为:治经为博士(wéi) 邪:邪恶(xié)
更加(gèng) 为了(wèi) 琅邪郡(yá)
遂:遂拜蒙母(suì)为博士邪(yé)
半身不遂(suí)
3、形近字辨析
谓(谓语) 博(博士) 猎(涉猎) 孤(孤独)卿(爱卿)刮(刮目)
渭(渭河) 搏(搏斗) 腊(腊梅) 狐(狐狸)鲫(鲫鱼)括(包括)
4、词语解释
①权谓吕蒙曰(告诉)②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④孰若孤谁(比得上)
⑤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⑥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⑦当涂掌事(当道,当权)⑧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
⑨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⑩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5、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6、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7、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乃:乃不知有汉(竟) 见:见渔人(看见)
蒙乃始就学(才) 见往事耳(知道)
8、辨析下面词语的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