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读文章写心得体会。<br>
第二课时:讨论<br>
如何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艺术家的创造生涯?<br>
1、讨论:怎样才能走出人生困境?—— 摆 脱 怨 恨,理 解 怨 恨<br>
由虚弱造成的怨恨对弱者自身的危害最大——换一种情况,对精力充沛的人来说,怨恨就是多余的情感,对怨恨的克制甚至就是精力充沛的证明。<br>
有一天要点燃闪电火花的人,必须长时期做那漂泊的云。<br>
从病人的角度去看较为健全的概念,反过来,从丰富生命的充盈和自信来俯视颓废本能的隐蔽活动——这就是我经受的为时最长的训练,即独到的经验,假如说某个方面有所专长的话。《我 为 什 么 这 样 智 慧?》<br>
2、让学生看《向日葵》图片,谈画家创作这幅画所表现的生命意识:<br>
文森特.凡.高<br>
他以强烈的,激动人心的色调,急速蜿蜒的笔触,构成了画面紧张的运动感。他强调主观感受和个性的表现,精简细节。突出激动的线条和炙热的、火焰般的色彩,夸张变形,形成他的艺术表现。他的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br>
寻 找 太 阳<br>
向日葵不会像那些高贵的兰花,郁金香一样被人们当作公子小姐一般的在温室里将养起来,它是长在野地里的太阳光下的植物。而现在它却被人插在了一个窄小的花瓶里。硕大的花朵们四面挣扎着想要冲出这个牢笼,有的已经耗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精力,在灼热的空气中渐渐枯萎,其余的却还依然在顽强的活着,尽管活得痛苦、艰难,但生命的本能让它们不愿屈服于死亡,而在继续找寻着太阳。<br>
1890年7月27日,当时精神已极绝望的凡·高,在法国巴黎郊外的田野上,用手枪朝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然后,他捂着伤口,艰难地走回他住的小客店。在生命垂危的当儿,他偶尔看见店老板的13岁女儿阿德琳娜·雷沃克斯正站在阳台上,样子十分动人。凡·高回到房间,忍着剧痛,为她画了一幅肖像。两天后,凡·高死了,年仅37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