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字。
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
感悟哲理意蕴一一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去年 , 我到北京 , 第一件事就去地坛 ( 展示配有文字的照片 ) , 在静默无言的公园里 , 我忽然想到 : 如果这地坛是作家和上帝对话的地方 , 叫“圣殿”, 那么《我与地坛》便是我们感悟生命真谛的 " 圣经 " 。今天 , 我们就来探寻这部“圣经”的哲理意蕴 : 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到底在哪里 ? ( 展示教学目标 : 感悟哲理意蕴;领略沉静、绵密、富有禅趣的语言 )
史铁生认为 , 人的命运不同 , 有的苦难 , 有的幸运 , 史铁生就属于“不幸命运的人们”( 插入作者简介 ) 。所谓 " 救赎 " 就是挽救、超度自己 , 使自己走出困境,获得重生。那么 , 处在不幸命运中的人们 , 有哪些救赎之路 " 呢 ?
二、探究救赎之路一。
1. 朗读第一、第二两部分 , 画出表示作者和地坛关系的句子。
地坛:等待四百多年―――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上帝的苦心安排。
我:摇着轮椅进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无论什么季节 , 什么天气,什么时间 , 都在园子里呆过―――去默坐, 去呆想 , 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2. 思考下列问题。
(1) 地坛在等待作者的四百多年里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 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 ?
取消 : 剥蚀 , 淡褪 , 坍屺 , 散落。
安排 :老柏树 , 野草荒藤 , 太阳。
齐万物 :感觉生命现象。
明生死 :感悟生命真谛。
(2) 作者感觉到哪些生命现象 ? ( 朗读相关文字 ? 面对这些生命现象 , 史铁生、" 进入 " " 默坐 " " 冥想 ", 他想到了哪些终极性的问题 ? 飞
齐万物 : 蜂儿 ( 动 )―――一朵小雾 ( 静 ) , 蚂蚁 ( 执著 ) ――想透 ( 觉悟),瓢
虫 ( 烦恼 )―――升空 ( 解脱 ) , 蝉蜕 ( 生 )――― 空屋 ( 死 ) , 露水 ( 幻灭 ) 金光( 再生 ) , 草木 ( 无知 )――― 响动 ( 生机 ) 。
结论 :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 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 , 实际包含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趣。 明死生 : 人应怎样看待 " 死 "7 人为什么要 " 生 "? 人应怎样 " 活 "?
(3) 史铁生 " 参悟 " 了这些关于死生的大问题了吗 ? 文中有没有答案 ?
关于死 : 过程就是目的 , 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中的死 , 有着回家的温馨。他在 1999 年 2 月 25 日写给李健鸣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 我越来越相信 , 人生是苦海 , 是惩罚 , 是原罪。对惩罚之地最恰当的态度 , 是把它看成锻炼之地 , 便有了一种猜想 ―――灵魂曾经不在这里 , 灵魂也不止于这里 , 我们是途经这里 ! 我们途经这里 , 那就是说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 比如说极乐世界。 "
关于生 : 一个人出生了 , 这就是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 , 而只是上帝交给它的一个事实。
关于人应怎样 " 活 " 像落日投射最后的灿烂 , 像雨燕高歌古园的落寞 , 像孩子寻找雪地的快乐 , 像古柏站立静观沧桑 , 像暴雨骤至投入生活 , 像落叶飘舞散布生命味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