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00个字。

  《赵普》教学资源
  《赵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宋史》,是一篇文笔凝练、较易理解的文言文,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截取了主人公一生中的两个细节: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赵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
  由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入课文。
  二、赵普简介(学生先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
  赵普(922-992年),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等。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诵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指出,全班交流。
  补充资料:
  [如何翻译文言文]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