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80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师: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了解了施耐庵其人及《水浒传》的内容,共同梳理了节选文章的情节。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屏幕展示“基础落实”练习1,学生思考片刻,由王宗继同学注音)
王宗继:赍发(jī) 嗜好(shì) 盘缠(pán)恁地(nèn)
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呐出(nè)仓廒(áo)
迤逦(yǐlǐ)伺候(cì) 搠倒(shuò) 庇祐(bì)
师:王宗继同学的注音完全正确,基础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
(屏幕展示“基础落实”练习2)
附: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迤逦(yǐ) 恁地(nèn) 口呐(nè)
B、玷污(diàn)酒馔(zhuàn) 庇佑(bī)
C、剜肉(wān) 赍发(jī) 搠倒(shuò)
D、央浼(miǎn)仓廒 (áo) 尴尬(gà)
学生:老师,题目出的不对。应该是有误的两项。B选项中“庇”应读“bì”,D选项中“浼”应读“měi”。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养成了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良好习惯,希望每位同学保持这种学习习惯。请同学们将以上两道题涉及的字词在笔记本上写两遍,注意它们的音和形。(两分钟)
下面我们请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
王博闻:林教头沧州遇故知—林教头买刀寻仇人—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林教头奋起杀贼人。
师:王博闻同学概括的非常到位:独立思考,不苟同于权威,语言整齐,体现了很好的个人见地和语言表达能力。
李行:林教头路遇李小二—小二听得贼人语—林冲佩刀守草堂—神庙避寒幸生还—怒杀奸贼快人心。
师:咱们班的同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强。以上两位同学不唯书是信,而是另辟蹊径,独树一格,体现了很好的探究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本课的艺术表达技巧。请同学们看屏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二:1、景物、细节描写的作用;2、体会词语的表现力。
师:请同学们用批注法,找出文中景物(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思考的成果。
(学生自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作奥秘,约5分钟)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展示研读成果。
卢豫:第七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我觉得这一场风雪为林冲最后血刃仇人烘托了气氛,天气情况与杀人气氛和谐统一。
李思瑶:第八段最后一句:“……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紧张而且比较悲壮的气氛。
师:很好!以上两位同学分析“风雪”描写的作用时角度是一致的,写雪是为了烘托气氛,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相一致的、和谐的氛围。(板书:烘托气氛。)
陈沛川:我找的景物描写内容和以上两位同学的一致。但我认为,这两处的“风雪”描写不仅仅是为了给后文烘托气氛,做铺垫,而且与林冲本身的处境是相一致的。“风雪”天气正象征了林冲的颠沛流离。
韩奕:第九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