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月考全套练习试卷(22份)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阿房宫赋》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安妮日记》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边城》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荷塘月色》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金岳霖先生》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林黛玉进贾府》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念奴娇_赤壁怀古》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鸟啼》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听听那冷雨》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图片两组》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亡人逸事》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我与地坛》 苏教版必修2高一.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祝福》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最后的常春藤叶》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苏教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第二专题过关检测 苏教版必修2.doc
20. 边城(节选)
自 学 导 航
Ⅰ.学习目标:
1 .能从人称、线索、结构、顺序等方面鉴赏小说的情节美,从自然、社会和风气等方面鉴赏小说的环境美。
2 .掌握《边城》表现的淳朴的人情。
3 .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4 .品味小说的语言。
Ⅱ.学法建议: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着意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节选)》是选学内容。可以通过梳理作品时序的变化,了解小说时间衔接回环往复、天衣无缝,情节铺设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特点。学生可以复述翠翠巧遇二老傩送的情形,通过她从“我是翠翠”到“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的心理变化,以及第六章她望云遐想的心理刻画,领略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大鱼咬你”这句话反复出现,要了解它在作品中的作用。
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的鉴赏是教学重点。可通过天朗、风轻、水清的环境描写体会湘西山城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通过月夜对歌、龙舟竞渡、端午捉鸭、中秋舞龙耍狮等风俗画笔体会湘西的风俗美,通过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的老船夫、翠翠、傩送等人物形象体会《边城(节选)》的人情美。
Ⅲ.课前预习:
(一)字词读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傩送( ) ⑵茶峒( ) ⑶擂鼓( ) ⑷氽 着( )
⑸喧阗( ) ⑹糍粑( ) ⑺镇筸( ) ⑻碧溪岨( )
⑼泅水( ) ⑽怏怏( ) ⑾呜喇( )
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埋没 长吁短叹 自怨自艾
埋怨 呼吁 艾蒿
(二)字形识记
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拮踞
②买犊还珠
③绿草如阴
④张冠李代
(三)词义辨析
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伶俐:
(2)拮据:
(3)喧阗:
(4)流苏:
(5)朦朦胧胧:
(6)买椟还珠: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缆 渡 侮 绊
揽 度 悔 拌
隅 茵
偶 阴
第二专题过关检测
说明:分选择题和笔答题两部分。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吞噬 (shì) 愕然 (è) 引擎 (qíng) 小心翼翼(yì)
B.倒坍 (tān) 跛脚 (bŏ) 刹那 (chà) 不屈不挠(ráo)
C.惬意 (qiè) 瞭望 (liáo) 空袭 (xí) 凝眸远眺(mōu)
D.粗犷 (kuàng) 呆滞 (zhì) 佚名 (yì) 目光炯炯(jiǒng)
2.下列各组中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 )
A.震荡 匮赠 匮乏 纭纭众生
B.震颤 甲胄 溃逃 臭名昭著
C.肃睦 呆滞 奴役 震撼人心
D.和睦 暄闹 雷霆 哀声叹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 的,我所 的又在哪里呢?
②我天没亮就醒了,不明白为什么感到那么 。
③我经常神经质,尤其星期天;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气氛令人 、呆滞、沉重。
A.咒骂 憎恶 窒息 窒闷
B.咒骂 厌恶 窒闷 窒息
C.诅咒 厌恶 窒息 窒闷
D.诅咒 憎恶 窒闷 窒息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
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板块二 黑暗中的心迹7. 安妮日记
自 学 导 航
Ⅰ.学习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3.能把握日记体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Ⅱ.学法建议:
《安妮日记》是日记体类的文章,日记类的文章属于心灵独白类的,作者在叙述时往往直接站出来抒情、议论。因此,字里行间往往融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战争造成的种种罪恶,个人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全都不加修饰地直接抒发出来,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议论相结合,鲜明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科书所选的9则日记,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展开探讨。
自读时,可先分组阅读9则日记,分别请学生谈一谈最令他感动或思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接着,主要围绕战争灾难、引起战争的人性因素和安妮乐观积极的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与15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她的日记记录了怎样的痛苦心情?为什么她受尽痛苦却仍旧有自己的梦想?——探讨可以从这里开始。探讨要从日记原文入手,要扣紧倾注了作者思考的语句,不要游离文本,不要忽略学习材料及问题的语文内涵。
Ⅲ.课前预习:
(一)字词读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跛脚( ) ⑵引擎( ) ⑶蜕变( )
⑷沮丧( ) ⑸匮乏( ) ⑹荒谬( )
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避难 藏匿 丧气
困难 宝藏 奔丧
(二)字形识记
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纭纭众声
②哀声叹气
③暝暝之中
(三)词义辨析
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藏匿:
(2)窒息:
(3)呆滞:
(4)肆虐:
(5)盖世太保:
(6)芸芸众生:
(7)心惊胆跳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俎 瞭 缪 虐
沮 缭
18. 亡人逸事
自 学 导 航
Ⅰ.学习目标:
1. 理解作者对妻子纯朴真挚的爱情和深深的悼亡之情。
2. 学习记叙散文选择生活细节的技巧。
3. 品味本文于平和冲淡之中寄寓深厚感情的语言特色。
Ⅱ.学法建议:
《亡人逸事》,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选取亡妻一生中的四个重要的横断面——“缘定”、“初识”、“持家”、“临别”,熔写人记事抒情于一炉,朴素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怀念。
学习时我们重在品味本文于平和冲淡之中寄寓深厚感情的语言特色。本文短短两千多字,没有寸肠欲断的感情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但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到欲哭无泪的沉甸甸的悲哀,也可以体味到作者对人生况味的咀嚼日趋老到。
此外,本文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情节的展开,都没有离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几处细节描写使人物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如第二部分写亡妻的礼教观念很重就取了“村里看戏突遇”和“相邀回家”两处,写三部分“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为下文突出亡妻的聪慧耐劳作铺垫,第四部分结尾一段对话写夫妻情深。因此对于细节描写的掌握也是我们学习重点。
Ⅲ.课前预习:
(一)字词读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粜米( ) ⑵梢门 ( ) ⑶机杼( )
⑷逸事( ) ⑸不讳 ( ) ⑹寒伧( )
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背得动 创伤 方便
背叛 创造 便宜
(二)字形识记
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天作之和
②袆疾忌医
③自出机抒
④花枝招辗
(三)词义辨析
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机杼:
(2)唯唯:
(3)粜米:
(4)天作之合:
(5)花枝招展: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