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7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英雄飞行员的故事,突出儿时的经历的深刻影响。
(导入的方法本计划了两个:1、由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说起,提出如何面对;2、讲故事,引出作者亨特。后来在课堂上采用了第二个方法,感觉这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作者文本以外的故事,走进作者,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带着疑问在文本中寻找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受益匪浅;第一个方法虽然也可行,但是这样的问题安排在回忆性的文章中,用毓君的话说就是教的痕迹太明显了。实践证明用讲故事来导入的确是学生最最喜欢的方式。)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勾画字词或句子的疑难。
大多数学生在朗读到陌生的字词的时候,都能自觉地停下来用笔勾画,老师甚是欣慰。
2、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吗?
生:写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登山的事情。
生: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登山,后来伙伴们下来了,“我”却停在了山上。
师:完整么?
生:写了作者和小伙伴去登上,伙伴们回来了,“我”却因为不敢下山停在了山上,后来父亲来了,鼓励“我”走下山来。
师: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生:第三个,因为他说了事情的结果。(板书: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师:除了这点区别以外,三位同学都说了故事的―――
生:人物(有的学生说是主人公)(板书:人物)
师:叙述事情,除了交待人物、经过和结果以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少数学生补充(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教师板书
师:(自言自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的六大要素。记叙文有什么特点?这种文章重在叙事。谁再来完整地告诉我们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用2分钟时间组织语言)
生:本文写了费城七月的一个日子,作者和小伙伴们去爬悬崖,小伙伴们登上山顶下来了,我却困在了山腰,后来爸爸来了,他鼓励我走下来,最后我安全地到了山脚。
师:完整么?
生:不完整,还有事情的原因没有交待。
师:什么原因?
生:他们玩弹子游戏累了,想去爬山。
师:恩,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文中的某些句子。
生:他们很久没有没有去爬悬崖了。
师:很好,还有不同意见么?
生:他们想寻找刺激,挑战自然。
师:说到他们的内在精神了,还有么?
(生沉默)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是在人物身上找原因,但是事情的产生除了人物本身的原因还有比如时间的原因,比如地点的原因。
生:费城是不是很多山?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去爬。(生笑)
师:费城是美国的一个城市,当地应该有很多悬崖峭壁吧?不然他们哪有机会去挑战自然。这也应该算是一个他们去爬山的原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