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80个字。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练兵
  江苏曹津源
  闯关总动员
  笔者统计了2009年62份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部分所选用的古诗词,课内古诗词41篇,约占66%,“回归教材,适当拓展”仍是命题的主流理念。其中杜甫的《望岳》出现5次、《春望》出现2次,辛弃疾的《西江月》出现4次,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出现3次。由此可见,主题积极向上、鼓舞人心,以及艺术性强的传世作品,更易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命题形式出现了如比较型、综合型、迁移型等创新尝试,例如:江苏南京卷要求考生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袁宏道的《观第五泄记》作比较阅读,安徽卷要求考生说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所表现的“共同追求”,四川乐山卷要求考生将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及其他古诗中的数词运用艺术与现代诗句中的数词运用加以辨析比较……这些新题型提醒我们:在学习课内古诗词时,必须提高比较、提炼、综合和迁移的能力。
  通关新演练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题全解析
  1.炼字品析
  例一(2009•湖北襄樊)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________的形象。
  答题解析:考点设在品析炼字的作用。答题的关键词是“高”,但表述时宜用四字短语,如“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等。在解答此题时,考生须联系语言环境作简要分析。如:“阴”“阳”分别指山的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因此,“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答案: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2.内容理解
  例二(2009•广西贵港)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齐鲁青未了未了:____________
  会当凌绝顶会当:____________
  答题解析:把握词语的意思是理解全诗内容的前提,“未了”“会当”等词语的意思,平时必须熟记于心。答案:不尽终要,终当
  例三(2009•广西贵港)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答题解析:这道题的选项涉及对诗意的整体把握、情感体味与具体的诗句分析,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我们平时学习古诗词应当重点把握的。答案: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3.描绘画面
  例四(2009•贵州铜仁)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并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解析:说诗句的意思,一般就字面意思说即可,“岱宗夫如何”就是“泰山是什么样子”的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就不同了,你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可视性较强的具体景象。示例: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后一句不能少,因为它是“青未了”的想象所得。
  4.景物描写
  例五(2009•海南)“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的景色。
  答题解析:这是一道填空形式的提炼概括题,不需要具体描写,能答“神奇”或“秀丽”即可。
  5.名句鉴赏
  例六(2009•湖北襄樊)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七(2009•山东枣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八(2009•海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