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7560字。

  甘肃省2011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骁勇/拂晓 起哄/哄传 累赘/牵累 不假思索/汗流浃背
  B.弹劾/骸骨 舍弃/舍弟 秕谷/先妣 疏浚河道/怙恶不悛
  C.笼络/鸟笼 妲己/惨怛 粮囤/囤积 垓下之围/言简意赅
  D.楸树/啁啾 蒿草/竹篙 重创/创举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韩寒卓而不群的性格,特立独行的做法,在当下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十足的另类。
  B.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定义颇多,他一时间莫衷一是,不知采纳谁的意见好。
  C.我们已欣然接受一种时代精神:珍视自我表现而非自我谦虚,珍视自我推销而非自我埋没,珍视白手起家而非坐享其成,珍视自信进取而非妄自菲簿。
  D.他爷爷参加完“夕阳红”旅行团回来后,兴奋地说:“黄山奇景,天下无双,赏心悦目,让人难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多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全局。
  B.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共同协商议政,积极献计献策。
  C.走进城市的公园,那里尽管有繁花锦绣,但它所激起的欢悦只不过像是一阵轻微的涟漪,不像森林,却能令人从心底掀起滚滚滔滔的波涛。
  D.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能做到“文中有画”,。。。
  。。他的散文的形象创造,几乎都体现着想象丰富,比喻精巧.拟人恰到好处的特色。
  ①一处胜迹,一幅景色,一个事物形态,他能从不同角度作多方面的描绘,有话可说,有画可作
  ②同时,也有赖于他的艺术处理
  ③他的笔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飞驰的,描绘事物能形神俱出
  ④他不是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而是发挥了奇妙的想象,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段,变静止为飞动、赋予自然物以特有的情趣
  ⑤当然有赖于他对事物作细致人微的观察体验
  A.③①⑤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⑤①②④③ D.⑤②③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魔术
  魔术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魔术活动的踪迹。人类的童年,对太阳、月亮、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只能解释为是神话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类也有征服自然的愿望,盼望着能采撷到丰富的食品,希冀庄稼丰收、畜牧兴旺,于是,头脑中幻想自然地产生了。我国浩翰的神话海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乃至种瓜立即结瓜,爬树可以登天,肢解后而复活等等就是证明。这些幻想情景,体现在古人祭天、祈年等游艺色彩较浓的习俗活动中,魔术的雏型由此产生了。正如《吕氏春秋》所载的上古“葛天氏”三人手执牛尾而舞那样,古代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都处于萌芽状态,并未明显分家。
  古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因此,他们相信天与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样的撑天的柱子。于是,出现了能来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巫、觋和稍后一些时候出现的方士。这些人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大都有些验证的办法,这就是原始的魔术师。
  魔术作为具体节目表演,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西汉元封三年,汉武帝举行百戏盛会,盛会上即有中国的传统魔术“鱼龙蔓延”等节目,又有罗马来的魔术师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缚自解”等西域魔术。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凤凰含书”、“拔井”等多个魔术节目。隋炀帝时出现“黄龙变”,变来满地的水族。唐玄宗时流行的“入壶舞”,表演者从左面缸中钻进去,又从右面缸中爬出来,都是冠绝一时的魔术佳作。
  到了宋代,魔术开始分科,出现“手法”、“撮弄”等若干专业,同时还出现了专业魔术师们组成的民间社团——云机社。宋代著名魔术家杜七圣,擅长杀人复活的把戏,名噪一时,称为“七圣法”。明、清时期,各种魔术戏法节目在民间街头巷尾流传,我国著名的“九连环”、“仙人栽豆”、“古彩戏法”等,均在世界魔坛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清代中叶以后,中国艺人一部分飘零海外,欧美和日本的魔术团体也不断来华演出,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增多,国外魔术大量传入我国。其时,我国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吸取西欧的魔术表演手法,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技艺,因此,我国的魔术出现了南北两大派别。
  所谓南派,其表演讲究道具选型的宏观壮丽,表演优美洒脱,一般不说话;北派则多重于手上技巧,除表演细腻外,还注重“使口”(说功),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来,随着南北两个流派增多,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南北两派之分已不太明显。
  (选自《国学》2010.2有改动)
  5.下列关于“中国魔术”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巫、觋和万士们,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他们作法时使用的一些奇怪手段,就是早期原始的魔术。
  B.魔术历史悠久,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魔术活动的踪迹。
  C.“鱼龙蔓延”、“凤凰含书”、“吐火”、“吞刀”等都是中国历史上冠绝一时的传统魔术表演节目。
  D.宋代魔术开始分科,使得魔术更为专业,从而出现了名噪一时的魔术家杜七圣。
  6.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魔术”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充满了神一样的崇拜,人们在祭天、祈年等习俗活动中逐渐催生了魔术。
  B.古代人们有对生活的希冀,有征服自然的愿望,头脑中自然就产生了幻想。人们把幻想的情景,通过一些活动体现出来,从而产生了魔术。
  C.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寄希望于神灵,在对神灵的召唤中,悄悄诞生了魔术。
  D.中国人心灵手巧,比如流传至今并对世界魔坛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九连环”戏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古代戏剧、舞蹈、杂技、魔术没有明显分家,魔术动作中有舞蹈的影子,杂技中掺杂着魔术,他们互相影响,共同成长。
  B.西汉时期就有罗马来的魔术师表演魔术,由此可见,中西方国家在魔术表演上很早就有了交流。
  C.明清时期,各种魔术戏法已在民间流传,又从民间走向海外,外国魔术很受中国魔术的影响。
  D.中国历史上魔术曾分为南派和北派,从台湾魔术师刘谦优美洒脱的手法来看,他应属于南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①。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日:“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