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40个字。
因势利导巧纠错
——浅谈初中古诗词默写中的趣味案例
湖北竹山溢水中学肖坤斌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的各种测试甚至是中考中,也都将古典诗词的背诵默写等作为考查的重点,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如何呢?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默写古诗词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在默写时随意篡改原作,其中不乏有趣的现象。笔者试用一首“打油诗”来列举几个亲身经历相关案例:“颠倒语序意思变,一字之差主题改。随意挪位意犹存,大雁小燕难分开。”
案例1:颠倒语序意思变
有位学生在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时,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联中“丰年留客足鸡豚”颠倒为“丰年足客留鸡豚”,因为韵脚没变,问题比较隐含,但细心的老师在阅卷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评讲时告诉全体学生:这位同学的错误属于一种偶然的笔误,他(她)并不一定是存心篡改原作,但客观上却改变了原诗的意思:“丰年留客足鸡豚”是说,丰收之年有的是鸡鸭鱼肉,客人来了自然不愁有美味佳肴来招待;而“丰年足客留鸡豚”则好像是在告诫说,虽是丰收之年,无奈客人太多(“足客”嘛),那鸡鸭鱼肉还得省着点,留着点,否则再来了客人就没东西招待了!这跟原诗意思相差甚远。听了老师的点评,同学们会心的笑了,同时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了,相信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有趣的错误”。
案例2:一字之差主题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有李白的一首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其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联,有位学生在试卷上填写成“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肩”。后半句的五个字竟然错了两个!当然,“霄”与“宵”属于同音形近字,容易混淆已不是个别现象,教学中应该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辨析区别。但是,把“鞍”字错写为“肩”字,那“错误性质”就非同小可了。因为他(她)错的是关键字!“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形象地再现了古代戍边将士当时所面临的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保卫国家安宁随时准备牺牲的奉献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一旦被改(错写)为“霄眠抱玉肩”,让人不可思议:其一,云霄里怎能睡眠?虽然李白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这首《塞下曲》是写实的。其二,“霄眠抱玉肩”,“玉肩”即美女之肩,难道戍边将士还能搂着美人入睡?简直是天方夜谭!教师在评卷时指出,出现这种“荒谬错误”,往小处说,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往大处说是玷污了作品的主题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别说像李白这样的诗坛上的领袖人物,即便唐代名不见经传的一般诗人,在那样特定文化背景之下,这类低级庸俗的题材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诗歌的句意及作品的主题缺乏透彻的理解。于是,老师借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案例,进一步指出:理解,是记忆的重要前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