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9060个字。

  2010-2011学年度中考模拟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题卷上。请认真阅读,细心答题。
  一(2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君子好逑。(《关雎》)
  (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3)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4)▲,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6)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7)子曰:_______  ▲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9)“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自古就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经典诗文。未登岳阳楼,范仲淹想象出洞庭湖“衔远山,▲,▲,横无际涯”的壮观景象;登上岳阳楼,陈与义发出“白头吊古风霜里,▲。”的苍凉感叹。
  班级开展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伴我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如下几项活动。
  【民俗文化览胜】
  民俗文化永远是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某同学调查了高淳的名胜古迹,写了下列一段话,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加点汉字写拼音:(4分)
  高淳山清水秀,湖光山色,风景非常秀美。碧波荡yàng(▲)的固城湖沿岸美景如画,闻名遐(▲)迩的国际慢城民风淳朴,饱经cāng(▲)桑的高淳老街焕发新颜,孔子曾登高远眺(▲)的游子山游客如潮。
  3.以下是高淳的民间文艺活动“荡湖船”的介绍,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荡湖船,又称荡旱船,是一项民间集体舞。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可以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表演的三位人物中少女的羞涩、艄公的直爽都比较好表现,唯有其中的老太,要表演得▲(甲)(A惟妙惟肖B栩栩如生C绘声绘色)有些困难。表演者不仅动作夸张,还得常常现场编一些搞笑的唱词,颇有点像现在的“脱口秀”呢!由于村里人都忙着走亲访友,很少有人来看他们的表演了。(乙)“现在演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老乡告诉我们:“但我们要尽力把‘荡湖船’这样的传统节目继承下去。”
  (1)请在甲处括号中选择一个能在句中恰当运用的成语。(▲)(1分)
  (2)乙处划线句中有一处标点是错误的,请写出修改方法:(1分)
  ▲
  【儒家文化巡礼】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我国历史两千多年,其积极意义非同寻常。
  4.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一则新闻,请给新闻拟出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正对东长安街。雕像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与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建筑交相辉映,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与正大气象。
  标题:▲15格
  5.某同学对近几年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开设很感兴趣,他找到了孔子学院的图标,图标为圆形,中间采用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两种图案的组合,同时两个图案又构成一个变体的“汉”字。图标的外沿分别由中文和英文“孔子学院”围绕。
  请你写出图标的寓意:▲
  (2分)
  【文化意象探究】
  “梅、竹、兰、菊”被称为“园中四君子”,是各类艺术形式中常被采用的传统文化意象。
  6.请运用下面提供的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分)
  材料一:兰花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并在各种艺术形式中赋予了兰花传统文化意象之美。
  材料二:一组兰花的诗文。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魏•王肃《孔子家语》)②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 ▲   
  7.阅读王安石《梅》,回答问题。(3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分别通过视觉、嗅觉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赞颂了▲的人。
  8.选出下列对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B.在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是《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情节,这段情节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表现了他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
  D.《朝花夕拾》中鲁迅说看《二十四孝图》最使他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两个故事是“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它们都形象地讽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