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80字。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传记的有关常识。
  二、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以民为本,生活简朴,甘于淡泊的品质。
  三、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传记:
  经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并学会了如何赏析散文.本单元将要学习的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人物传记.顾名思义,人物传记的描写对象是人,这些人呢,可以是历史生活中存在过的人,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既然传记的描写对象是真实存在的人,是人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和历史背景,那作为传记文学就应当真实可信。但是,这种真实是不是就是说传记和历史书上枯燥的条文记载一样呢?(不是)传记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学性,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传之人,把他从历史或现实世界中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同学们可能会想,学习别人的传记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好处呢?本单元所选的传记主体都是在各个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物,通过对伟人传记的学习,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去感受他们,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态度方面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和这些伟大人物相比,正青春年少的我们,缺少什么,该如何弥补,从那些方面去完善自己。
  二.导入新课
  (由上面简介传记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当代传记名家陈廷一先生为孙中山所做的传记《世纪伟人——孙中山》的节选部分《”布衣总统”孙中山》.
  首先,我想请几位同学简单地谈一下你所了解的孙中山。
  [1911年,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发生了著名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中华民国,1912年即民国元年,在今天的台湾,依旧沿用这种民国纪年法.辛亥革命的另一个成果,就是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学们知道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统是谁吗?(孙中山)我们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我们大家熟知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介绍: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领导思想,他改组中国国民党使之成为仅次与中国共产党的大党集团,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可见孙中山先生确实是不折不扣的伟人.]对这样一个对中国革命史乃至中国历史有着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本文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为他做传的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