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70字。  

2010社会热点事件
  拾荒老人捐款10万元,让谁汗颜?
  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83岁的老人张忠泉,来到盐城市慈善会把自己多年来主要靠捡破烂积蓄下来的10万元捐给慈善会,并再三要求“这笔款子要用于救灾”。就在去捐款的路上,老人还陆续捡了3个他人丢弃的塑料瓶,让人感动。捐赠协议签订后,慈善会向张忠泉老人发捐赠证书时,老人没有接受,他说:“我不要(捐赠证书)。我只希望我能够帮助受灾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4月15日《扬子晚报》)
  为了灾区需要帮助的人,毅然捐出10万元,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让每位有良知的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耄耋老人的善举,让人看到一份暖暖的真情和一颗赤诚真挚的博爱之心,而这样的善举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这才是老人捐款的真正目的。老人捐的不是钱,是精神,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老人捐款的义举,唤醒的不止是同情心和人性本初的善良。
  教授烧书,尴尬几何
  教授是教书的,教书是正常举动,教授烧书就有点像行为艺术了。
  13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门前,就上演了这样一把行为艺术。近20名专家、教授在几分钟内将560多本书付之一炬。该组织者称,被焚书籍是盗版书、“伪书”或“误导书”,会污染读者心灵,烧书旨在拒绝“心灵垃圾”。
  烧书这一行为,最有名的始作佣者就是秦始皇他老人家。当年咸阳宫前,一把大火,不仅烧了书,还坑了儒,不许百花齐放,只许一股独大。可惜秦氏股份公司没多久就倒闭了,烧人者,人恒烧之,项羽这个没念过多少书的莽汉将阿旁宫付之一炬。
  今天的教授烧书,当然和秦始皇烧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大王之火,一个是士大夫之火。一个烧的是笨重的竹简,一个烧的是轻便的纸张。一个烧的是诸子百家,学术源流,一个烧的就是文化杂质、“心灵垃圾”了。
  生活垃圾可以焚烧,心灵垃圾现在也难逃被火烤的命运。这些心灵垃圾到底具体何指?新快报的报道中说,“伪书”是指伪造作者、概念,抄袭内容的虚假书籍;“误导书”则是指那些鼓励金钱至上,做人不择手段的书。记者注意到,《梦里花落知多少》首先被投向火堆。
  开卷未必有益,畅销的未必适合修身养性,有些书里,看不出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反而会让人误入歧途。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有精华,也掺杂着糟粕。光靠教授们放放火是烧不尽的。社会以金钱为标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于是就有《如何×××××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书籍问世;社会上潜规则盛行,走门路、拉关系不绝,于是《厚黑学》之类的就被出版商炮制出炉;至于抄袭,大学里的讲师教授博导们抄袭得还少吗,抄一本书算啥?有些心灵垃圾的污染是潜移默化的,是有形之火难以烧灼的。
  教授们烧书的那天,离4月23日的世界阅读日只有十天。现在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去认真地阅读,去看完一本经典名著?很多人恐怕连被这些心灵垃圾污染的机会都没有!这该庆幸呢,还是该悲哀?
  假如指望一把火就烧尽一切糟粕,那么这一把火,还是熄了吧。况且,再过若干年,满街都是电子屏幕,你还能一把火把人家烧了不成?
  公民评级荒唐 公权滥用可怕
  当你的私生活、道德、信用记录,你的一切一切信息,都被政府的征信机构量化打分,将公民个人评为ABCD四个等级,还不管你同不同意、乐不乐意,就将你的名字、住址、诚信记录以及被加分、扣分的原因,通过网络广而告之,并在未来的入学、就业、提干、福利待遇上分出三六九等来。遭遇这样的社会管理方式,你会是什么感觉?
  至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感到了后背的嗖嗖寒意,甚至有一种重回到元代四等人制度之感。是的,即使我可能因加分成为“良民”,但我的尊严,作为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在如此荒唐的征信与公示中早已被践踏在地;而那些一手拿着打分的笔、一手拿着棒子与胡萝卜的“公仆”们,却在笑呵呵地说,这是为了鞭策你们“讲真话”,为了让“民风”好起来。
  这场景并非虚构,就发生在江苏睢宁县,发生在今天。去年底,这个县创造发明出史无前例的“良民”评级,将每个公民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入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并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迄今,已有数千条不良信息被连名带姓地在网络和刊物上公示,公民被按道德等级分成四等,A级优待,C级、D级公民将在各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