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分析 重点把握 辨别语病<br>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周义贵<br>
语病辨别题,是近十多年来高考必考的题目之一。那么,如何辨别语病呢?笔者认为:要辨别语病,主要就要做到“整体分析,重点把握”。<br>
下面就以历年的高考题目和笔者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句子为例,谈谈对辨别语病的认识。<br>
整体分析<br>
句子之所以成为句子,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句子文从字顺,成分齐全,词语贴切,意思简明。整体分析就是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明确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及附加成分,以至分析附加成分的内部结构,这样就可以辨别整个句子成分是否齐全、词语是否贴切、意思是否简明。<br>
1、 成分齐全<br>
成分齐全是一个句子的基本条件,但有时会由于句子较长,前后词语之间缺少照应而产生成分残缺的语病。<br>
例①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2000年) <br>
例②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2003年) <br>
例①由四个分句组成,整个句子的主语为“这家工厂”,两个分句有内部的主语(小主语)“规模”、“产品”,两个分句没有内部的主语。按照一般常识,这两个分句当是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都应为“这家工厂”,但通过分析,“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讲得通,而“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讲不通。因为“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只能是“产品”,而不能是“工厂”,所以,这一句就是因为貌似承接上文省略主语而实质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例②整个句子有几个语病,首先一开始的介词结构成分残缺,“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中“原油价格攀升”为内部的主谓结构,而“针对”这一介词缺少宾语。其它的语病下文分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