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注重文言知识积累,紧扣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层次清晰,便于课堂操作,适应性强。附有音乐mp3《苏武牧羊》,时长2分35秒,,附有导学案,约2440字。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课时安排:两至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结合注解及《创新设计》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没有完成便去世。于是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被以私改国史的罪名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汉书》的写作。班固诗、文、赋俱佳,《两都赋》是汉代京都大赋名作,《咏史诗》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
3. 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