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之"石"探微
秦学
《〈宽容〉序言》以散文诗的语言向人们传达了"宽容"的道理。文章塑造了守旧老人、先驱者和无知人们三类形象,此外文中还多次提及了一个颇耐咀嚼的"石"的意象,仔细挖掘"石"所蕴涵的道理,或许能见微知著。
第一处"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此句暗示反动保守势力与进步的天性总是存在矛盾。漂亮的石子来自远方,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想:更远的地方会有更漂亮的石子,更美好的事物,甚至是幸福的生活。这里"石子"很恰当地承载了"外界"、"美好"、"希望"、"理想"等意义。
第二处"石":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这两句里"岩石高墙"和"石崖"的意义是等同的,作者借坚硬的岩石来写守旧势力的顽固和强大,同时也反映了革新之路的艰难。
第三处"石":
"只要我问疆界的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的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累累白骨。"
这里的"岩石"其实和上面的"岩石"意义一样,象征着扼杀真理,阻碍人类思想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成为守旧老人们恫吓一代又一代先驱者的凶器。
第四处"石":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这里面"沉重的石块"表现了无知人们对异见的不宽容,把文章渲染成一个悲剧。"石块"既指真实的石块,也象征着严酷的律法,一语双关,把上下文巧妙地衔接起来。
第五处"石"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唯有石子堆起的路标才能明确地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小小的石子又带着先驱者多少不甘屈服的汗水和鲜血。
第六处"石":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火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荒野"从侧面写出了漫游者探索过程中的孤独、艰难;而"乱石"又表现了美好事物往往因无秩序或杂物而被遮掩,这更体现了漫游者奋斗的辛酸。
第七处"石":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在那已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还写明,它是由前来感恩朝礼的后代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