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720字。

  2011年万思高考第二次模拟卷(滁州卷)语文试题
  安徽万思教育科学研究所    语文学术委员会组编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小农体系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负面的东西,也为中国在当代的经济追赶提供了条件。
  小农体系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障机制,或者用经济学家哈特的话来说,就是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个“社会工资”,从而降低了工业化的成本。小农体系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均分制度。它保证了农村的基本营养需求。当粮食供给因故(干旱、洪灾或地理隔离)受到阻碍时,耕种土地是农户生产粮食的便宜途径,因为农户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为了取得足够的粮食供给,他们会将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土地耕种上。另外,土地保障的成本很低。一方面,国家无需为之付费,这对于我们这个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将以提高土地产出为目的,这等于是降低了土地保障的成本。这样,土地保障有利于农民的兼业工业化。在工业化的早期,工业生产规模不够,而且波动很大,兼业因此是最佳选择。如果土地分配极端不平均,无地的农民就无法兼业,而只能依赖工厂的工资生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业化的成本。
  小农体系保证了渐进的城市化而不是过度膨胀。不可否认,中国的城市化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的。但是,粗略地考察一下发展中国家就会发现,东亚国家(地区)的城市没有出现像拉美、南亚以及非洲部分地区那样的大规模贫民窟,而恰巧东亚农业是以小农体系为主导的。小农体系没有阻碍城市化进程,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足以吸引农民进入城市,但是,它又可以实现城市化的有序推进。小农体系提高农民的保留效用,从而降低他们进入城市的动机。从经济角度来看,小农体系让农民获得一定量的稳定收入;从社会角度来看,小农体系在农村营造了一个比较平等的经济基础,维系着特定的社会网络,在其中,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城市的收入水平虽然较高,但失业的风险也高。而且,当一个农民进城之后,他就失去了家乡的社会网络以及与此相关的尊重和秩序。小农体系还为进城农民提供一种失业保障,在经济出现较大下行波动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这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的金融危机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亚洲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九九八年,有四分之一(两千万)的农村移民工人失去了工作;在当前危机中,估计有同样多的人失去了工作。但是,两次都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渐进的城市化不是要缓慢的城市化;恰恰相反,中国可以加快城市化的步伐。由于安土重迁,即使城市都放开了,农民也不会一下子涌入城市;又由于小农体系提供了一种失业保障,加速城市化进程也不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摘编自姚洋《小农体系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小农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农体系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之一是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机制,降低了工业化的成本。
  B.在小农体系的土地均分制度下,土地保障的成本很低,有利于农民的兼业工业化,兼业因此是最佳选择。
  C.东亚国家(地区)的城市没有出现大规模贫民窟,这与东亚农业是以小农体系为主导的特点密切相关。
  D.小农体系能使农民获得一定量的稳定收入,并维系着使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的特定的社会网络。
  2.下列关于作者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的城市化是滞后的,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足以吸引农民进入城市,这有利于渐进的城市化。
  B.在城市,失业风险络以及与此相关的尊重和秩序,这样,农民的进城动机就会降低。
  C.经济较大下行波动的时候,小农体系能够为进城农民提供一种失业保障,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大的社会动荡。
  D.小农体系下,中国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既不会造成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也不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始终围绕“小农体系对我国城市化的贡献”这一论题,对小农体系的优势层层展开论述,既结合中国国情,又有世界眼光。
  B.作者分析小农体系为中国在当代的经济追赶提供的条件,一是土地均分制度保证了农村的基本营养需求,二是小农体系保证了渐进的城市化而不是过度膨胀。
  C.一九九八年,两千万农村移民工人失去了工作,社会没有大的动荡。作者列举此例,旨在论证小农体系为进城农民提供失业保障这一观点。
  D.小农体系既能够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又能够保证这种进程的渐进化,这是作者在文末提出的观点,指出了小农体系的好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妣章太孺人行状
  袁  枚
  呜呼!枚辞官奉母,垂三十年,太孺人寿将满百,神明未衰,海内之人,知与不知,争来问讯,以为储休启祜①,所以享此遐龄者,必非无因,枚亦思有所称引,以宣扬太孺人之徽音,而曾曾未逮。今年春,太孺人抱恙,枚不孝,医巫不具,又不能吁天请命,至永诀慈颜。擗踊之馀②,自伤白发,知暌离膝下亦不多时。恐吾一息不来,而半词莫措,则人子显亲之志,遗恨弥深。
  谨按太孺人章姓,杭州耆士师禄先生之次女,年二十来归先君。及枚髫年入学,旋即食饩;弱冠举鸿词科,旋入词林,乞恩归娶。一时戚里姻族争奔趋欢贺,为太孺人光荣,而太孺人愔愔如常,与枚作孩提时无以异也。壬戌,枚改官县令,四饪花封,禄养稍厚,人为太孺人庆板舆之乐③,而太孺人愔愔如常,与枚在词馆时无以异也。壬申,枚改官秦中,念太孺人年衰,陈情乞养,侨居金陵之随园。园中颇饶亭榭,水木清华,人为太孺人庆烟云之奉,而太孺人愔愔如常,与枚在官衙时无以异也。盖太孺人天怀淡定,处困履亨,不加不损,忧喜之色,不形于造化。其教枚也,自幼至长,从无笞督,有过必微词婉讽,如恐伤之。常谓姊曰:“汝弟类我,颜易忸怩,故我不以常儿待之。”枚因此愈加悚惧,常伺察于无形无声之间,有不怿,必痛自改悔,俟色笑如常,而后即安。
  太孺人不持斋、不佞佛,不信阴阳祈祷之事。针黹之馀,手《唐诗》一卷,吟哦自娱。僮仆微劳,必厚犒之,邻里贱妪,必礼下之。脱肉作鱼,味倍甘鲜,子妇学之,卒不能及。年年花开时,诸姬人循环张饮,为太孺人寿,太孺人亦必婆娑置具,行答宴之礼。常戒枚曰:“儿无他出,明日阿母将作主人也。”呜呼痛哉!此情此景,在当时原早知难得,故刻意承欢,亦不图色笑难追,一转瞬而杳如天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