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60字。
人教课标版《不会叫的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体会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2.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3.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在阅读理解中使童话的概念更清晰,初步掌握解读童话的方法。
2.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体会、挖掘课文幽默的语言中所蕴藏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整理生字、生词。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同学们,你们认
识屏幕上的形象吗?谁能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他们的故事?
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把我们的童年装点得五彩斑斓,我们把这些神
奇的珠子叫做童话。童话的世界不仅有我们记忆中的神奇和有趣,它更是一片深
刻而充满智慧的净土,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的一篇童
话——《不会叫的狗》去体味一番。
二、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理解童话形象
1.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童话内容。
2.课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和猎人是如何看待这只不会叫的小狗的?分角色
将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点拨:童话中的比拟特征即通常说的人格化手法,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
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比拟成人,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和说话做事
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小狗等进入了童话领域就都“活”
起来了,我们要把它们看做活生生的人,去理解、去体会。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
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