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7240字。
桂林中学高一段考语文试题(2011.4.27)
命题人:王永琛审题人:潘小安
第I卷(共12小题36分,每小题3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国粹(cuì)玄虚(xuán)吝啬(qiáng)涸辙之鲋(fù)
B蹩脚(bié)孱头(càn)自诩(xǔ)苍劲有力(jìng)
C.脑髓(suí)剔除(tì)磕头(kē)残羹冷炙(zhì)
D冠冕(guān)调侃(kǎn)婀娜(nà)针砭时弊(bi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亲眷匍匐皇亲国戚沤心之作B.窈陷帽盔经久不息百川灌河
C.颤抖髡钳切肤之痛牛山翟翟D.辨识诌媚恍然大悟惊心动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B.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
C.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D.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
4.下面语段中加黑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经过紧张激烈的厮杀,亚洲杯足球赛尘埃落定,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亚洲杯上铩羽而归,创下了中国队参加亚洲杯的最差成绩,国内一时众说纷纭,一致认为僵化的体制是罪魁祸首。
A.尘埃落定 B.铩羽而归C.众说纷纭 D.罪魁祸首
5. 下列各语境中话语明确得体、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抗洪表彰大会上,主持者激情洋溢地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英雄的父亲到前面来给我们讲几句话!”
B.田小强打开门,门外站着的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说:“您好!请试用我们厂新出的艾琳洗面奶,它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C.他敲击键盘,开始草拟网上求职信:“我是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
D.邵明急匆匆跑到传达室,在门口小黑板上写道:“本人不慎,在操场丢失饭卡一张,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6、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7、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8.“佳节大典”应是谁的佳节大典?()
A.中华民族过节过年等重大节日B.泛指各国佳节大典。
C.入侵者和卖国贼的佳节大典。D.特指国庆节
9.本段最后一句的正确含义应是()
A.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将沦为乞丐。
B.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C.形象描述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D.形象描述送去主义者充当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指出送去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
阅读《兰亭集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引起,发生B.及其所之既倦倦:厌倦
C.或因寄所托因: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