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马玉琢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满载(zǎi) 流岚(lán) 期年(jī)
B.寥廓(liáo) 劲旅(jìn) 浮藻(zǎo) 发酵(jiào)
C.佝偻(gōulóu) 罗绮(yǐ) 孺子(rǔ) 膏腴(yǘ)
D.踟蹰(chíchú) 倾圮(pǐ) 青荇(xìng) 遒劲(qi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高尚 崇尚 向上 无尚光荣
B.沟通 勾结 沟壑 勾心斗角
C.是非 事业 惹事 惹事生非
D.挺进 挺拔 雷霆 挺而走险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条可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道路 的城市景观大道——世纪大道,在上海浦东建成。
②今年,中国同亚洲国家的高层互访不断,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 。
③由共识到计划, 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A.媲美 加强 表明 B.媲美 加大 说明
C.并提 加强 说明 D.并提 加大 表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日本首相小纯一郎1月14日下午再次参拜了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B.春节期间,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C.当李彤同学收到一封国外笔友的来信时,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下去了。
D.全国各大报纸对刚评出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读者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司令部通知:连长、指导员马上到团部开会,其他连的干部集合部队,准备出发。
B.螳螂能在0.5秒的瞬间,计算出飞掠眼前的小昆虫的速度和距离,一举捕获。
C.经过电教组老师一个暑假的奋战,一间以奔腾Ⅱ电脑装备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如其期投入使用。
D.大桥上层,路面宽阔,可供4辆大型汽车同时行驶,两旁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
生物材料仿生
起初,仿生学单纯以生物的结构和器官为目标,设计生产出如“电子蛙眼”“雷达”等人造传感器,“叶桥”“薄壳穹顶”和“机械手”“鲸形舟”等仿生器械。但这些设计与生物的结构与器官相比,不但笨重,反馈功能也逊色。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生学家已经造出极小的“神经元”和机器灵敏的遥感仪器。
进入90年代,很多仿生学家的视点,已向生物材料仿生转移,因为生物合成材料时,技能高超,方法简单,材料性能优异。例如,人造的防弹纺织材料,要在高温、高压的硫酸中生成。制造条件极其苛刻。而蜘蛛却能在常温、常压下,以水为介质,抽出比防弹材料还要坚韧许多的蜘蛛丝,且不会带来环境问题。科学家一面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研究生物材料的细微结构,一面了解天然的制造方法,以便人工模拟造出高性能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