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题,约50820字。
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中学2011届高三古代诗文专题训练
洪培欣
论 文
[明] 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②。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③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不能成史。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令甲:第一道诏令;法令的第一篇。后用为法令的通称。 ③西京,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在西,称长安为西京。张衡作《西京赋》,后来就以西京作西汉的代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戏剧:游戏
B.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 厌:满足
C.以讹益讹 益:增加
D.信如子言 信:果真
B(厌恶,讨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的“泥古”现象的一组是
①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 ②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
③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 ④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
⑤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⑥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写文章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要求写文章的人做到“辞达”就够了。
B.作者能够接受昌黎偶作《毛颖》等传、空同模拟古人,是因为他们的做法都是首创。
C.作者指出在他所处的时代,人们写文章提到地名、官衔时,喜欢用秦、汉时的叫法。
D.作者认为穿衣吃饭古今同理,写文章表情达意古今也是一理,所以要多用古人字句。
C(A是引用孔子的话。B作者只是说空同模拟古人是首创,对韩愈写《毛颖》等传,他的理解是“一时戏剧”。D作者没有提出要多用古人字句,恰好相反)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3分)
(2)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4分)
(3)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3分)
(1)现代人惊奇地认为是奇特深奥的字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市井平常的语言呢?(“诧谓”、“安”各1分,大意1分)
(2)但现在却想与左丘明和司马迁都相同,不也是很错误的吗?(“而”、“兼同”、“谬”各1分,大意1分)
(3)司马迁的文章,它的好处在于叙述事情如绘画一般,观点主张超出了(常人)。(“如如画”、“超越”各1分,大意1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所见所感的?
(2)对忧愁,此词比喻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的词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简要分析二者运用比喻的异同。
(1)表达了离家远行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