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0230字。
福州双安中学2010-2011年度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选修模块)
出卷人:高二语文集备组 审卷人:叶倾城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2分)
管鲍之交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管仲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②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亦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多:赞美
D.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组是 ( )(4分)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之所以做买卖常占便宜,是因为家贫要维持生计;之所以做事不顺、当官不成,是因为时运不济,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终会时来运转,发挥潜能。
B.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自己渐渐地聚集了大量的财物,在他的资助下,齐国渐渐地强大富有了起来,并且管仲能够与百姓同好同恶,得到民众的爱戴。
C.文中第③自然段引用了管仲论著中的一段话,反映出了管仲在治国方面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是政治教化的基础;认为统治者守法是国家团结安定的关键,觉得宣扬思想道德教化起着巩固统治的作用;且认为国家法令政策要顺应民心。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分)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5分)
二、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②,无施劳③。”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 盍:何不。 ②伐善:夸耀自己的优点或才能。伐,夸耀。 ③施劳:施,表白。劳,功劳。④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5.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的志向是将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可见子路性格慷慨豪放。
B.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格是谦虚谨慎的。
C.孔子的志向涉及老年人、平辈友人、年少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