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把握其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 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二. 教学重点:
1.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三. 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文中引用古诗词的诗意。
四. 教学安排:1课时
五.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置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对于文中的一些难点,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等方式释疑,教师作一点必要的点拨。
六.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屏风,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作简单评析。
导入: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解决文章生字词。
屏风 伧俗 纳凉 雅俗之分 因地制宜 消魂 休憩 帷幕
3. 学生精读课文,把握说明文对象及特征,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1) 本文题目是说“屏”,那么文中说了“屏”的那些内容呢?
明确:
A. 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的相结合”
B. 文章第2、3段介绍在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及分类(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来屏风种类)。
C. 文章第四段主要写了“屏”的设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2) 作者是如何来说明这些知识的呢?
A. 说明屏风的作用。
外屏: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
内屏:起着同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