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张,有配套教案。主要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掌握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失街亭》教案 zdd102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3.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
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
1、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
2、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3、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1]
聆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时,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扣人心弦的争战故事。如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三气周瑜等,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另一个早已脍炙人口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二、作者罗贯中简介
1、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今江西吉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东原等不同说法。
与人寡合,流浪江湖,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集毕生精力于小说,作品大多湮没。(幻灯片3)
2、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罗贯中根据民间故事、传说、戏剧及重要史料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作注解时所引用的野史杂记,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75万字的长篇巨著。小说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画面。(幻灯片4)
三、分析三国鼎立之势及街亭的重要性
1、分析三国鼎立之势[幻灯片5]
2、分析街亭的重要性[幻灯片6、7]
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此次一出祁山以失败而告终。街亭失守则战败,街亭何以如此重要呢?〔提问〕它是汉中的咽喉。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街亭战略简图并分析〕诸葛亮由汉中奔斜谷打算攻取郿城从而直逼长安;而司马懿则由长安攻取街亭,打算攻打阳平关从而绕道蜀军背后断其粮草,蜀军自然不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