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8720字。

  重庆市南开中学初2011届初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诘问(jié)     琐屑(xuè)     取缔(dì)     因地制宜(yí)
  B.愧怍(zuò)     骷髅(lǒu)     褶皱(zhé)    即物起兴(xìng)    
  C.繁衍(yǎn)     蓬蒿(gāo)     哂笑(shěn)   长途跋涉(pá)
  D.缄默(jiān)    迁徙(xǐ)      黝黑(yǒu)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健忘     狼籍     谋取     锐不可挡
  B.钟罄     苍俗     奥秘     左右逢源
  C.伎俩     稽首     器宇     销声匿迹
  D.蹲据     遐想     愚钝     无可质疑
  3.请判断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如有错打“×”,并用符合语境的正确词语或短语将其替换。(4分)
  A.毕淑敏《女心理师》一书构思严密精巧,情节引人入胜,描摹精准细腻,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书评家的一致好评,真是无可厚非。(    )替换:           
  B.对于我是否参加寒假社会实践这个问题,全家人各执己见,真是莫衷一是。
  (    )替换:           
  C.在刚刚结束的学校冬季长跑比赛中,我班李卓同学首当其冲,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    )替换:              
  D.从被科尼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故事写成不朽名著《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替换: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4分)
  “苏东坡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名词,源于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①在心理学中指的是这样一种:我们明明拥有“自我”却偏偏不会“自悟”,②或者对自己有唯一一个模糊的认识。所以说,真正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③但也不能对“自我”不甘示弱。克服“苏东坡效应”的有效办法,④就是深入“此山外”一探究竟,跳出“此山中”一览全景。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从微观的角度体察自己,又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看待自己。
  (1)第①处成分残缺,改法是:                                                         
  (2)第②处词语赘余,改法是:                                                             
  (3)第③处搭配不当,改法是:                                                              
  (4)第④处语序不当,改法是:                                                            
  5.根据示例仿写句子。(4分)
  他们唇吻春之晨露,头顶夏之烈日,                    ,脚踏冬之冰雪,腰间的酒葫芦煮沸年年岁岁的热血。他们用喘出的粗气与寂寞密语,                    ,他们用撕裂的胸膛与伤痛对话,他们把船拉出险滩,却被历史拉进漩涡。请记住他们的名字一一背纤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