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蹿红(cuān) 痉挛(jìng) 箍桶匠(kū) 灯影幢幢(chuáng) B. 妊娠(shén) 桃脯(fǔ) 一沓(dá)纸 一晌贪欢(xiǎng) C. 罗衾(qīn) 连累 (lěi) 发横财(hèng) 万姓胪欢(lú) D. 蚊蚋(ruì) 蜷缩(quán) 亲(qìn)家母 牛山濯濯(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彗星/惠眼 国殇/流觞赋诗 攘除奸凶/熙熙嚷嚷 B. 给予/赋予 具备/万事俱备 敝帚自珍/弊绝风清 C. 屹立/昳丽 发奋/发愤图强 烜赫一时/煊赫一时 D. 骈俪/伉俪 赖账/涎皮赖脸 厉兵秣马/励精图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B.某网站官司过后,不仅赔了款,又失去了重要栏目,影响了人气,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C. 3月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期,专家提醒广大求职学生,当前的招聘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求职学生要谨防落入传销陷阱。 D.在2011年纳达尔和费德勒的第一次交手中,纳达尔功败垂成,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以大比分2:1取得阿布扎比表演赛的胜利。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微博发起了“世界水日关注‘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计划’”,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人类仅是复杂的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C. 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国民素质的关键在于民众而非精英,民众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整体素质。 D. 武汉市掀起“治庸”风暴,某局一名公务员上班时在网上“偷菜”被查处,随后该局关闭网络,声称其目的旨在倡导文明上网。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此次禁烟有两个积极意义:第一,将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第二,包括餐馆、酒吧等经营场所,以及车站候车室、封闭式站台等非经营区域将全部取消“吸烟区”。 B. 十几年间,生源减少的“多米诺骨牌”逐渐从小学传导至高等院校。《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生源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 C. 现代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高度丰裕的社会,从本质上讲,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什么是公民社会?就是民主、法治社会、平等社会、宪政社会。 D. 对于怎么看待人口零增长,陆杰华指出,“过去认为零增长是好事,那时是考虑到人口是人‘口’,要占有资源,但人口也是人‘手’,是劳动力和家庭供养,零增长不完全是个好事,要看结构的变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 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忠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戏,但整个说来,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 然而,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中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硅以及其他人的许多小品,这一特色便极鲜明。它们大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前期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