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5道题,约9980个字。
夷陵区实验初中2011年春季5月学情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拟题:易万成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第一部分:汉字(1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2)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阔绰的人出到十几文就能买一样hūn( ) 菜。
(2)他就是这样吹毛求cī()。
3、2011年5月13日,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向快速侦破故宫失窃案的市局有关部门赠送锦旗。而这面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引起人们的质疑,称“”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16日,故宫博物院通过微博对外发布声明,就此事向公众道歉。(2分)
4、请在下面括号中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1)一如()往意思:
(2)()往开来意思:
5、练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称为“A ”;一种在范字上直接写,或用透明纸压在范字上描,或在范字的红模上描,写成的字跟范字一样大小。称为“B ”。(2分)
第二部分:阅读(60分)
一、走进名人,赏屈原之风骨(18分):
【甲文】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③其功,曰‘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节选)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⑥〔离〕同“罹”,遭遇,遭受(灾难或疾病)。
【乙文】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
——贾谊《〈吊屈原赋〉序》
【注释】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吊:悼念死者。
6、解释两篇文章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因谗之曰()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③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④及渡湘水()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非我莫能为”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8、请用“/”线为下边划线句子准确断句。(2分)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9、通读甲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2分)
10、根据甲文,说说屈原为什么将其诗作取名为《离骚》?(2分)
11、根据乙文,说说贾谊为什么会作《吊屈原赋》一文?(2分)
12、《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此篇是为屈原和贾谊合写的传记。作者,另外列举一篇选自该书的文章《》(2分)
13、相关链接:我们常用《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来指代文学,请从我们学过的诗词作品中举一例证。(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