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2张,教案约3930字。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韦庄《菩萨蛮》
陈晶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探究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情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梦江南》
一、 导入:
说到江南,也许我们会遥望“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如果是画中的江南,我想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显示诗题)
二、朗读
请大家打开课本35页,结合课文注释,诵读提示,先自读一遍诗歌。
班里谁的朗读不错的,推荐推荐。学生读完,请学生点评。
再请点评的学生来读读。(两位同学读的如何?)
听录音(显示诗歌):
我们来听听录音磁带的读法,与他比较一下,谁读得好?大家可以轻声跟着读。
下面我们齐读一遍,初步感受诗韵。
要求:大家不是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唯有让自己进入诗境,才能读出诗魂。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到。准备好了吗?“菩萨蛮,韦庄,开始”
三、赏析
读完之后,大家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预设答案:思乡之情;对江南的留恋、依恋。
(一)江南的留恋
1、问:那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学生回答,请学生点评
(提示: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比如颜色词,动词,修饰词等;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意象(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如:人、事、物、景):春水、画船、垆边人
意象有什么特点?
①抓住关键词,比如颜色词,动词,修饰词等
如:碧(颜色词) 画(修饰词,精雕细刻的船,画有各种图案的游船,为招徕客人,肯定是装备得舒适、漂亮的。) 听(江南春季多雨,那时,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江南春水碧绿,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背景广阔,一只画船点缀其中,画面如何?画面很美
②感官入手,视觉和听觉结合;视角:远近结合
(多角度去鉴赏诗歌,就会挖掘出更多的东西来)
酒家女操作用手,特写其“皓腕”,洁白的手腕如霜雪凝成,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人似月,长得光彩照人,美貌就可以想像得到了。(为什么只说酒家女呢?游人要添兴,不入酒家又住何处?而那个时代的诗与酒是分不开的。)
开头两句:游子莫不思乡,但第二句说,游人应在江南终老。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对江南的留恋。
总结: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诗句如清新淡雅的一幅水墨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2、三至六句,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情境。
(优美的、描写性的语句,可以用修辞手法)
(要求:想像要合情合理,要优美丰富。符合诗歌的意境。)
成果展示,点评
①是否脱离了原文②是否写出了词中对江南美的刻画
师总结:不是简单的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