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30字。

  《原君》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课标分析:
  1、课程基本理念:
  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与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及其内容价值。
  2、课程目标:
  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内容。
  课后指导学生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②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及作用,探究其现实价值。
  3、分析新课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特点
  文章语言比较浅显,学生阅读理解应无障碍。理解研读文本内容是关键,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联系现实,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地位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总纲。在《原君》这篇“奇文”中,黄宗羲大胆地呼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强音。这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三)本课重点:
  1.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莫或、犹、夫、然、所、曾、为、然则。
  2.着重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剖析和真知灼见。
  (四)本课难点:
  1.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及作用,探究其现实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逐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探究其现实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重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三、学生特征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阅读理解应无障碍。课前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记好。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解决一部分文言知识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提交到老师那里,由全班学生研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潜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