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10字。
十四 拿来主义
——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
3.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4.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教学课时】
2
【教学建议一】
采用悟读质疑法、合作学习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在学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层层设疑,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最终理解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2.利用小组合作,以探讨的方式,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理解课文,掌握圈点的阅读方法。
3.建议三课时完成教学。
* 示例:
一、第一课时
由浅显的故事引入。可将故事制作成flash,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简单疏通字词,并对文章写作背景作简要分析。在学生阅读完全文后,要求每位学生围绕课文,从内容理解、语言等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可请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
二、第二课时
让学生了解排除法后,让学生通过默读、放声朗读等形式,弄清作者的观点及论证的思路。
三、第三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理解“大宅子”、“鱼翅”、“烟灯烟枪”、“鸦片”、“姨太太”等比喻的含义,每组派一名同学交流讨论的结果,以此弄清楚“怎样拿来”这一问题。
教师对作者论证的思路作简单的梳理。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讨论如何处理“借鉴(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写成短文,作为课文的延展。
【教学建议二】
采用指导阅读法、辩论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教师首先将学生作为文章的作者,启发他们在面对“实行拿来主义”这个观点时,该如何展开思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各个疑问的解答,完成本课的阅读。
2.指导学生在理解本文的观点后,能去思考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建议两课时完成。
* 示例:
一、第一课时
学生交流在预习中收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及本文写作的背景。教师作补充并简单释题后,启发学生面对“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这个观点时,你如何展开论证思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