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40字。

  《论语》、《老子》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节课。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经典原文《论语》十则和《老子》五章的基础上,通过儒道两家学说比较,从而对儒道两家基本思想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儒道互补”是本单元的单元题目。由于种种原因,儒道两家思想,在后世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它们存在差异又相互制衡,为人生提供多样选择。“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妙处在于指导人们在现实与超越、前进与迂回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从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续力。“儒道互补”让人们儒道兼修,互补为用,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又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精神空间。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儒道互补”也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可以说,选择“儒道互补”这个专题,既可以进一步认识儒道两家思想,更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教益。
  了解了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了解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补”的人生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语文课本、高中必修及这册选修课本中共选《论语》十七则,高二的学生通过这十七则《论语》的学习,已经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但学生们对道家思想的了解甚少,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上。学生学习了《老子》五章后,多数学生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对道家学说的关键概念的表面理解上。由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借用丰厚的历史资料和鲜活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理解儒道两家思想。
  同时,“儒道互补”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它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些问题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仍未达成共识。它字面上理解很简单,但仅了解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便流于空泛。教材中编选的《论语》十则、《老子》五章相对比较零散,学生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研究角度,将零散的信息点进行整合、比较,从而了解儒道差异、理解“儒道互补”。因此,学生理解什么是“儒道互补”,儒道如何构成“互补”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
  根据重、难点的设定,制定教学方法如下:
  1、立足文本,选取恰当的研究角度
  2、合作探究,比较儒道两家思想异同
  3、补充拓展,丰富学生们的感性体验
  4、古为今用,引导学生传承儒道文化
  教案
  课题
  《论语》、《老子》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