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中学 梁顺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课文中对比方法的运用,通过对比认识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2、学习课文准确地运用形容词、动词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课文指导写作,写景状物时要能看仔细,写具体。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准确地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2、课文中对比方法的运用,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重点分析百草园一段。
难点:
对三味书屋生活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预习检查 作家作品 层次分析
教程: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充满幻想、极具天真、最为浪漫的时代,童年生活色彩丰富,多姿多彩,是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一次游戏,一件玩具,甚至一朵花、一块石子都能让我们兴味盎然。那么大人物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二、预习检查:
1、注音写字
2、作者介绍
以上内容见课件,个别完成,注重效果检查
二、整体把握
一)、自由朗读,要求读出层次,弄清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起止语句及其过渡段。
二)、自主赏读,要求能从文中发现一些精美的语句,体味其中的含义和效果。
三)、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1、2题。可小组讨论,教师抽生回答。
要求:发言清晰,语言准确,态度大方,有理有据。教师根据情况点评。
明确:1、“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内容,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两部分的内容。
2、第一部分:(“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_描写儿时的百草园
生活。
第二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结尾)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教师强调:两部分之间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