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河南省商丘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75 KB
评级:
时间:
2011/8/9 7:14:10
下载:
本月:1 总计:23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2题,约9880字。
商丘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来源于新闻事件或一类社会现象,通过形象生动的词恰当鲜明地总结后,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
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被XX”乃至“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式的流行,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派生的焦点词语,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和批判性意味,反映的是这个社会“杯具”何其多。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二十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方式,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各类网络运营商实际上操控着。
“热词”的出现使网上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强烈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修辞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成为口头禅而被接力传播,从而迅速走红成为 “热词”。显然, “热词”热起来的社会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这种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积极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媒体为了获取最大的传播效果而投入大量传播资源,当然也期待人们都成为老老实实的“受众”。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 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作为弱势一方的普通民众当然不具备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的地位,然而一个违反常规的陌生化词语组合“被XX”——“被就业”、“被平均”、“被代表”……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但这类热词的反讽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出,网民对传播政治“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这种关怀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判断和直觉,是一种来自一个人内心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关怀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政治的特色景观,而且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所有“热词”都不是逐渐扩散式的,而是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理由就瞬间爆发的。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大多具有政治讽刺和批判性意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网上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人们不能自主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最终就能赢得人们内心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一些人的判断出现错误或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新的政治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贾岛传
岛,字阆仙,范阳人也。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欲归未得,逗留长安。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河南省河大附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
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中学2010-2011学下学期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
河南省南阳市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河南省河大附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人教..
河南省南阳市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七年级语文..
2011年春期河南省社旗县一初中七下语文竞赛试卷 苏教版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1年春八年级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1年春七年级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
2011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