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70字。

  《蒲柳人家》学案
  教师寄语:“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
  学习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 妙。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点
  1、体会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
  2、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关于作者: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擀(   )    嘬(   )    剜(   )     檎(   )    荣膺(   )腌臜(   ) 捯气(   )    隐匿(   )   呼哨(   )断壁残垣(   )   如坐针毡(   )    影影绰绰(   )
  2.解释下列词语  
  一气呵成:
  如坐针毡 : 
  影影绰绰 :
  望眼欲穿:
  二、理解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主人公是谁?断定的理由?
  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3. 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三、合作释疑
  1. 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2.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3.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