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70个字。本导学案分三部分: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
17课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1,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3、《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并请学生复述故事。
主要情节:
双线结构:明线——
暗线——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主要矛盾冲突:
次要矛盾冲突:
3、请你写出初读感受。
在阅读中自己的出自己的感悟和疑问,自主言之。
预习自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趱行()(2)嗔道()(3)朴刀()
(4)省得()(5)怄死()(6)厮觑()
(7)兀的()(8)聒噪()
2.请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干系须是俺的。
干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这般会做大。
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们省得什么!
省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慢慢的打火吃了饭走。
打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左右将到村里去买。
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那计较都是昊用主张。
计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